院校动态| 高教信息动态
北京大学研讨元培学院发展
11月4日,北京大学举行元培学院发展研讨会,探讨北大未来的教育模式、元培学院在北大教育改革中的定位、通识教育的模式与目标、住宿书院建设、学生评价与未来发展等议题。北京大学希望把元培学院继续作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田,为北大、乃至中国未来的本科教育探索出一条路来。讨论认为,元培学院下一步要进行通识教育的试点,要成为全校将来通识教育改革的样本,在通识教育中探索出一条路来。通识教育要建立一个持续的、不断完善的体系,元培学院要在这方面为全校的教育改革作出新的探索。北大将成立两个委员会,一个是元培学院学术委员会,落实元培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师聘用等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元培学院发展指导委员会,由林建华校长担任主任,着力解决元培学院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全校各个院系和职能部门支持元培学院的改革,让元培模式走得更好、更远。(《北京大学新闻网》)
清华大学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项目前移
近日,立足于清华全球战略的整体部署,服务于本科人才培养这一核心,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简称TBSI)和全球创新学院(简称GIX)率先将其国际化优势转化至本科招生及人才培养。就读清华大学的优秀国际本科生有望通过推荐免试的形式优先获得攻读TBSI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机会。目前,清华正在向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奋力前进。努力提升本科人才的全球胜任力,吸引更优秀的国际学生选择清华,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TBSI和GIX将其国际化引领的优势辐射至本科生甚至高中生,将为清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提供助力,既有助于清华大学国际化办学优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也有利于吸引更优秀的国际学生选择清华大学。《新华网》)
上海交通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中俄联合研究院揭牌成立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中俄联合研究院揭牌仪式在闵行校区空天大楼报告厅举行。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俄宽体客机合作的背景下,今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121周年建校纪念日,上海交大和莫斯科航空学院签署了共建中俄联合研究院的协议,商定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开展合作。9月份,首批硕士双学位的29名俄罗斯学生和23名交大学生进入交大学习,开启了“中俄对等招生、互免学费,同堂授课、两地学习,导师联合、企业支持”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模式。林忠钦在致辞中指出,航空航天是大国重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上海交大和莫斯科航空学院在航空航天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都具有深厚底蕴,都为各自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中俄联合研究院的揭牌成立,是要进一步推进两校合作,搭好中俄青年交流平台,更好地促进两国青年的成长成才。上海交大莫航中俄联合研究院的成立,得到中国商飞和中国航发商发的积极支持。在随后举行的交大-莫航-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商发“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四方会谈中,围绕新工科教育和中俄科技合作机遇,中国商飞和中国航发商发表示将通过积极举措,促进教学、工程与学术三者的紧密结合,推动中俄联合研究院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联盟中产生标志性成果。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和莫斯科航空学院将进一步扩大办学范围与规模。上海交大2018年将进行交大-莫航双学士学位班首届招生,届时莫航与交大将同时分别在俄罗斯和中国招生,中国学生将纳入学校2018年高考招生计划,招生专业为航空航天工程(国际班);根据双方学费互免原则,中国学生将不采用传统国际合作办学高收费模式,而是按现有国家学费标准收取学费;中国学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与俄罗斯学生一起在交大学习,大三和大四阶段,将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该班为全英文授课,秉承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创新人才。(《科学网》)
南京大学推出本科生“定制”选课订单
据悉,南大目前已初步建立了DIY研读课的基本结构:DIY研读研究课程+本硕(博)合开课程。其中,本硕(博)合开课程是将硕士生、博士生课程向本科生开放选修,助力他们将来研究方向的确定。DIY研读课可作为本科生与研究生衔接的过渡课程,既满足本科生学术基础学理素养的养成,也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学术探索兴趣与研究素养。课程采取研讨的形式,学生通过遴选后,在开课前两周内可试听,教师则根据学生试听表现和对课程的适应度不断微调。南大DIY研读课一般采用小班教学的形式,上课的人数有一定的限制:专为本科生开设的研讨班,一般15人以内;本硕(博)合上课程,则是5-10个人。但学生们“定制课程”的热情实在太高,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教授张异宾等名师的课程,学生名额都做了一定的开放。(《科学网》)
供稿:吕旭峰
编辑:朱嘉赞